米永丰:一个人的“阅读史”就是他的“精神发育史” | 网师作业
作者 | 米永丰
审核 | 刘凤娟 杨茜
编辑 | 任思颖
关于作业中的这个阅读观点,可能是布置作业的老师一时疏忽,把其中两个概念的顺序弄反了。
我从知网上查询到关于这一观点的文章中的表述都是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。”朱永新教授《我的阅读观(卷7)》的内容简介中说,他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“第一人”。他提出了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”;朱教授在他的《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》一文的最后一段中说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,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。”2007年5月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中,作者弓立新发表了一篇采访录摘编,标题为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——朱永新与孙云晓对话录》。
对汉语而言,调换语序会直接改变语句内部的逻辑结构和语义表达。我个人认为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”的表述最为科学合理。理由如下:1.阅读史置于精神发育史前,是对精神发育史这个概念外延的缩小,且一个人的阅读,是不能和精神发育史直接划等号的,高质量的阅读史可能铸就高品格的精神发育史,而低水平的阅读史只能形成低规格的精神发育史。2.把精神发育史置于阅读史前,是对人类文明传承中关于阅读力量的直接肯定,当我们去品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的高低,就会发现这个人阅读水平的优劣。3.精神发育史的前置,只是将阅读史的作用加以突显。其实,形成一个人精神发育的条件和因素应该有很多,包括他的眼界和胸怀,人生历经的种种事情,都可构成其精神的发育,只不过没有阅读这样更加直接、彻底和显现而已。因此,以下的文字便是我个人对于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”这一阅读观的粗浅感受。
这是一个全新的称谓,这一称谓中的核心词语应该是“发育”,生理角度对“发育”的解释指生命现象的发展,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,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。仿照生理发育,我们可以给精神发育做一个概念的简单界定:“精神发育”应指精神现象的发展,是一个人从认知、态度、思考、体验、行动的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转化,是一个人形成对自我生命的准确把握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过程。
以上界定中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:1.精神发育是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;2.内力的作用起主导作用;3.外力和内力会相互渗透,相互影响;4.精神发育是螺旋式缓慢上升的一种态势;5.精神发育没有峰顶,不像身体发育一到四十岁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,精神发育会一直存在并不断成长;6.精神发育的理性状态便是“己欲立则能立人,己欲达则能达人。”孔子所谓“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”即谓此。
精神发育史只有和阅读史发生关系,一个人的精神价值才能外显为对他人、社会、国家的担当。
人类的洪流中,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乏对个人力量的高度肯定。寓言故事《愚公移山》,愚公发出了“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”的豪言壮语;宗璞在《紫藤萝瀑布》中说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,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。”两个说法都与“传承”有关,每个人都是中华文明的中间传承者。正因为薪火相传,我们才逐步走向强大,文明传承的最好媒介就是书籍,思考又是阅读的金钥匙。纵观我国人才选拔制度之一的科举制,在我们非议其不合理方面的同时,不可否认的是,“科举制”带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的辉煌和成就,由该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维护着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序运转。一部“科举史”便是一部“阅读史”,是国家制度保障和激励之下带有强烈功利目的的“阅读史”。当一个社会体制把什么样的阅读导向摆出来的时候,就很有可能形成这一方面的极度辉煌。
对于个人而言,现在表现出来的种种实相,都是曾经主要的文明继承的外显,也就是关于书籍阅读,知识继承,智慧生成的外显,你的格局和气度之下是无法掩藏的书籍的厚度和质量。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能创造文明,并且所创造的文明能够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光大。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如此,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,就是通过之前十多年的刻苦学习之后,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度礼,是对一个人精神外显的考验和修正。
当然,一个人的阅读历程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。朱熹在《记孙觌事》中刻画的孙觌,权不可谓不大,学不可谓不富,却是一个奴颜婢膝的卖国贼;孝宗时期的洪迈,才不可谓不高,位不可谓不显,却在修国史时不加理智甄别,曲解了靖康时事,“遽信之,载于《钦宗实录》”;秦桧的书法可谓风流倜傥,别有风味,但他却贻羞万年。故而当我辈沉潜下来静心阅读的同时,一定要有摆出一个阅读者应有的姿态,那就是:拥有一颗澄澈透明的心灵;守住一片刚正不阿的气节;擦亮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。非为如此,阅读就不能致远,更不可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发育。任何带有功利性的阅读只能造就功利性的精神取向,难以走向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忘我之境。
作为一名教师,专业阅读指的是能够指导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阅读,即知性阅读。在未加入新网师教育之前,我的阅读就是随性阅读,直抵教育谛理的书籍阅读也是走马观花,浅尝辄止,导致我的课堂教学随机性大于系统性。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“我认为”的浅层次上,给学生的知识也是预设大于生成,课堂效果基本上就是对于教师预设的步步引导,很少有基于学生能力成长的“对话”发生。这次进入新网师,刚开始选课,就被选修课《教师阅读地图》深深吸引。决定就从一个教师阅读者做起,规范自己的阅读习惯、改变自己的阅读思维、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,把目光直指自己课堂行为的改善,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,不断地让自己的生命在有价值的阅读中绽放光彩。
在除了专业性的阅读之外,随性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。专业阅读有专家学者的引领,而随性阅读就就有了很大的选择性,选择怎样的书籍作为随性阅读的内容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选择恰当,精神发育就会逐渐丰盈;选择不当生命之花就会渐渐枯萎。这中间的标准不外乎自己精神追求的高尚、平时喜好的高雅,唯有这样,正能量的书籍才会入我法眼,心领神会。专业阅读和随性阅读之于精神发育,恰如一颗花草的成长,前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肥料、阳光和雨露,那后者便是空气,存在如不存在,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我们存在的意义总是指向某个未来,不论哪一个社会团体还是宗教流派都是这样。个人阅读的指向是精神的发育,那精神发育的指向又在哪里?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 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孔颖达疏:“立德,谓创制垂法,博施济众……立功,谓拯厄除难,功济于时;立言,谓言得其要,理足可传。”此之谓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我们在汉语语境构成的精神世界里,也许精神发育的最好指向就在这里。如果把这三不朽赋予当下的时代意义,立德就是时代楷模;立功就是无私奉献;立言就是学说继承。这三者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实现,却没有给自我生命的观照留白。作为一个阅读者,在明确了精神发育的指向之后,我们才有勇气去为自己的精神框架添加适合的砖瓦木料,终究建成自己特有的精神大厦,形成合宜的知识结构。
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的立德需要以“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”为准则;立功需要以高尚的情操来践行奉献;立言的基本是把正确的知识传递给学生。要做到这些,根本在于阅读,在于精细化的阅读,在于高品质的阅读,我渴望能通过新网师的学习,可以名副其实的说我在“读书”。
朱教授说“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。”让我们在这个由而立步入不惑的岁月里,把自己许给书籍,许给阅读,欣然忘食,笔耕不辍方能让自己的精神发育走向圆满,才能成为衡量民族精神境界的一个个小小刻度。
作者简介
米永丰,2021年新网师春季学员,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中语文教师。曾先后获得甘肃省“园丁奖”“甘肃省骨干教师”“定西市骨干教师”“定西市学科带头人”“定西市名教师”“县管拔尖人才”等荣誉和奖项。主持并完成两项省级课题。希望在新网师的共读共写之路上,向着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不断和自己赛跑。
明早五点
◆ ◆ ◆ ◆ ◆
投稿邮箱:xinwangshiwxgzh@163.com
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
点赞鼓励作者,分享传递知识